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特约专稿
    朱冀, 郭琴, 吕树庭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2): 1-7.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2.001
    当前,立足中国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彰显当代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展现中国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时代命题。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历经40年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体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作为学术体系核心的中层理论基本空白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从体育社会学学术体系建设的视角,梗概地描述了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历史,阐明了中层理论建设是体育社会学本土化的必由之路,提出了践行学术自觉、强化研究者的学科身份认同、打造学术共同体和推进中层理论建设的组织化保障等体育社会学中层理论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 探索与争鸣
    王凯圆, 宋昱, 刘东升, 尤静怡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2): 95-102.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2.012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仅提供了全民健身的场所,更提供了健身者寻求社会角色认同的场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是导致群众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持续使用的充要条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同伴效应、反馈途径、健身环境和健身期待是影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使用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盘活健身资源存量,基于健身设施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以推动良好健身氛围形成,健全正式与非正式信息反馈机制以提高协同治理能力,建设多元元素嵌入的生态健身空间以满足多样化健身需求,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驱动以提高群众主动健身意识。
  • 特约专稿
    熊欢, 朱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4(3): 1-12.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4.03.001
    基于文献研究,综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及未来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体育社会学经历了从引进与建设阶段到快速成长,再到学科自省的演变过程。在此期间,研究主题日益深入、多元化且具体化,尤其聚焦于群众体育、体育与发展、体育与政治等关键领域。这不仅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体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求,也突显了对特定群体、社会问题及管理体制的深刻关注。理论视角方面,从早期以马克思主义和功能主义为基础的分析,演进至中期功能主义、冲突论和互动论的融合应用,并展现出学科交叉的显著特征。研究方法呈现出由早期的量化研究向质性研究方法转变的多样化趋势。展望未来,中国体育社会学应深入结合理论与实践,凸显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实现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均衡发展。同时,在体育学科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科技应用、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持续深入探索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推动体育学科的繁荣与进步,为更广泛的学术知识领域贡献其独特的价值。
  • 探索与争鸣
    徐金福, 李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3): 92-101.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3.011
    群众体育参与水平对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区作为日常生活场所,是影响居民体育参与的重要环境之一。基于两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2018),分析2016年邻里感知特征对2018年城市居民不同程度体育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偶尔参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为55.62%,超过无参与44.38%的比例;与地域性特征(公共设施、周边环境、周边治安)相比,社会性特征(邻里关系、邻居帮助、小区感情)对城市居民不同程度的体育参与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效应表明:地域性特征对男性、青年组、低收入组居民偶尔体育参与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社会性特征的显著正向影响则比较广泛。基于研究提出:从社区层面推动更高水平的居民体育参与,不仅要重视地域性特征,更要关注社会性特征。
  • 探索与争鸣
    张益博, 唐建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3): 120-126.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3.014
    目的对不同利手羽毛球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利手与两右利手之间比赛的不同,左、右手运动员技战术表现差异以及左手运动员对对手(右手)技战术表现的影响。方法运用比赛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40场高水平女子单打羽毛球比赛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比赛整体特征以及四组运动员击球位置、技术、线路、落点的不同。结果两组比赛的每局平均得分、每分平均拍数和各组运动员的得失分性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运动员之间的击球位置、击球技术、击球线路、击球落点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高水平女子单打羽毛球比赛中,左手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与右手队员不同,这也会造成对手技战术运用有所变化,但是左手队员的存在并不会改变女单比赛的总体得分与击球拍数规律。由于左手队员的特殊性,应增加针对左手队员的适应性训练;在相关研究中最好对左右手队员进行区别对待,或者采用合理的处理方式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探索与争鸣
    朱晋源, 韩会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3): 109-119.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3.013
    体育产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迎来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契机,并呈现出集聚式的发展态势。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演绎与归纳法,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集聚驱动机制的构成,揭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湾区体育产业集聚驱动机制的运行机理,旨在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结果显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集聚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资源支撑力、产业供应力、市场需求力、创新要素吸引力及政府调控力。从其驱动机制运行看,是以资源支撑力和政府调控力为基础,通过在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协同发力和双轮驱动,畅通体育产业内循环并带动外循环,同时通过打造“科技引领”的创新驱动高地,推进区域体育产业集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构建以体育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空间体系。
  • 成果与报告
    钟丽萍, 宋宛星, 龙寰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4(3): 13-20.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4.03.002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体育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研究旨在探索体育短视频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增强用户观看体验并促进体育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了40位体育短视频用户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了三级编码分析,并结合SOR理论构建了体育短视频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主体因素、平台建设和达人能力三个主范畴能够显著影响用户满意度,其中主体因素是用户产生正向反应的直接驱动因素,体育短视频平台建设和达人能力作为外部刺激对用户满意度产生作用。依据研究发现所得的启示如下:契合用户心理预期,提升体育短视频平台的系统和资源质量;关注用户情感需要,培养体育短视频达人的创新和互动意识;增强用户黏性行为,优化体育短视频内容的传播路径和手段。
  • 特约专稿
    祝良, 黄亚玲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1-12.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01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组织行为特点,提出理解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的案例进行组态分析,揭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复杂互动机制,以寻求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驱动路径。研究发现,不管对于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还是低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都不存在解释其结果的单一必要条件。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水平发展存在3种驱动模式,即“技术赋能型”,“政策-财政平衡型”和“财政-技术协同型”。
  • 成果与报告
    王聪帅, 武文强, 蒋全虎, 黄辰鑫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87-96.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09
    为探究马拉松赛事旅游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马拉松赛事旅游景观符号、消费符号、服务符号和项目符号4条符号学主线,引入“推-拉”模型分析了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马拉松赛事旅游景观符号、消费符号、服务符号和项目符号对游客感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游客感知对游客重游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游客感知在马拉松赛事旅游景观符号、消费符号、服务符号和项目符号与游客重游意愿影响机制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马拉松赛事旅游景观符号、消费符号、服务符号和项目符号共同构成了游客感知的推动机制和拉动机制,游客感知也完全参与到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中去,共同构成了马拉松赛事旅游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
  • 探索与争鸣
    任自攀, 康益豪, 杨海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115-128.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12
    军人作战训练过程中的肌肉骨骼损伤,很大程度影响着军人服役时间、作战准备以及战斗任务的完成能力。科学、全面的损伤预测,合理、个性化的训练安排能够帮助军人减少肌肉骨骼损伤。国外研究主要通过组合、优化功能动作测试和体能测试,制订多因素损伤预测策略识别、预测军人作训伤害概况。再配合合理、个性化的预防训练计划,通过热身、适应训练和训练负荷监控,来预防军人肌肉骨骼损伤,有效达到预防效果,保障军人的可持续作战能力。基于此,建议国内整合、吸纳国外相关的损伤预测、预防策略、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 成果与报告
    吴安月, 谌平, 高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4(3): 21-30.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4.03.003
    体育科技小院作为赋能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和有力抓手,是涉体高校深入探寻教育与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科技小院赋能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科技小院赋能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是:有助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全民健身稳步发展和乡村体育赛事科学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育科技小院+乡村体育产业、体育人才、体育文化、体育组织和体育治理”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进而赋能乡村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人才队伍建设、体育文化振兴、完善体育社会组织和提升体育治理效能。基于此,为进一步推动体育科技小院赋能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提出落实“三个到位”、搭建“三个平台”和立足“三个点”的发展路径。
  • 成果与报告
    邵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67-75.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07
    为研究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周期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讨论在现阶段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问题。分析“三大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指出人才培养的全链周期:基础训练期、专项成长期、职业对接期、能力跃升期、水平稳定期。提出了五点具体培养路径,第一,立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训练期扩大“三大球”后备人才数量;第二,立足专项成长期系统梳理“三大球”后备人才输送渠道;第三,结合人才培养的职业对接期探究“三大球”后备人才激励机制;第四,依托《体育法》实现“三大球”后备人才能力跃升的全面保障;第五,从生命周期视角实现“三大球”后备人才水平稳定期的延续。
  • 探索与争鸣
    阎晋虎, 于晓梅, 张业安, 孙浩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107-114.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11
    体育健康传播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具有深远意义。在渐入数字文明时代之际,人机交互在增进技术红利、用户赋权的同时,其融于体育健康传播实践可能带来一定受众风险:以语言模型倚重生成符号传播,弱化体育默会知识传授,遮蔽受众身体认知实践;以深度学习模拟神经网络结构,阻碍体育情感体验互动,助长受众情感异化倾向;以机器算法强化迭代数据分析,消弭体育精神文化赓续,加剧受众道德失范危机;以元宇宙超现实建构虚拟空间,桎梏体育现实意义交流,诱发受众认知含混隐患。为此,倡导以身体共在回归体育健康传播具身实践,以个体共情促进体育健康传播情感交流,以主体共律内化体育健康传播道德律令,以群体共识构建体育健康传播意见市场,以此达成通过体育健康传播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未来目标。
  • 成果与报告
    秦丹, 杨静, 杜承润, 王子朴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13-23.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02
    数字时代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数字化水平、制度环境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晰。基于此,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数字化水平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化水平可以显著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机制分析显示,制度环境在数字化水平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U型调节作用。(3)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水平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与东部地区相比,数字化水平对中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据此,本文从提升数字化水平、全面优化制度环境和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化建设方面提出建议,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成果与报告
    黄越, 李勇, 叶明, 吴亚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4(3): 39-46.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4.03.005
    “搭子”社交的成功出圈,呈现出与新时代体育发展相适应的社交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搭子社交”以其期待陪伴、强边界感和弱关系的特点成为当代青年体育参与的动力。这种体育参与方式的转变,与趣缘共同体下体育参与的维系、个体化趋势下体育参与社会心态的转变、现代化转型下体育参与方式的变迁、数字赋能促进体育参与四重因素有关。面对现代社会青年体育参与的需求,发展面向的构建应该从重拾“附近”,建构体育生活圈;价值引导,匡正社交取向;风险规避,警惕社交陷阱入手。“搭子”社交这类描述中国青年社交关系的新型方式,为激发体育文化活力贡献青年力量,或许成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探究的一个微小窗口。
  • 成果与报告
    付群, 胡智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55-66.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06
    推进我国省域体育企业疫后重振,既是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早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领域。运用文献资料、扎根理论、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湖北省67名体育官员的调研报告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省域体育企业疫后重振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总结并给出应对方略。研究发现:经济负担过重、品牌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紧缺、运营能力不足、场馆资源配置失衡、营商环境恶化是我国省域体育企业疫后重振的现实困境。提出强化资金供给,确保正常运营;优化顶层设计,打造品牌效益;强化人才支撑,驱动创新发展;搭建运营平台,增强管理效能;深化场馆布局,盘活现有资源;加大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我国省域体育企业疫后重振的应对方略。
  • 成果与报告
    宋文利, 姚小林, 王洋, 李智鹏, 张贵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36-43.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04
    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的特征十分契合。在深入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维影响机制,进而通过耦合度模型对五维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过程中,选取了2011年到2020年间的数据,通过耦合度计算和曲线分析发现:体育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度变化,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其中,体育产业与协调发展的耦合度最高,而与共享发展的耦合度偏低。为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体育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 探索与争鸣
    陈勇, 马超群, 郑松波, 李兆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4(3): 88-97.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4.03.10
    目的:探讨太极推手运动对膝骨关节炎(KOA)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社区招募50名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5)和推手组(N2=25)。对照组给予无监督的KOA居家运动康复指导;推手组给予以太极推手运动为主体的康复训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90min。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下肢力量、Y平衡测试(YBT)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的测试数据,并使用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推手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12周后,进行对照组和推手组的组间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推手组在VAS、Lysholm评分和YBT测试结果上具有显著差异(P<0.001),在下肢力量和DASS-21量表三个维度的前后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对照组的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手组的组内比较显示,推手组VAS、Lysholm评分、下肢力量和YBT测试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01),在DASS-21量表抑郁、焦虑和压力三个维度的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推手运动干预方案能够减轻KOA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并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 成果与报告
    王盈盈, 邓万金, 黄旭佳, 左逸帆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4): 44-54.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4.005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而休闲体育作为生活富足的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群众体育活动,其发展契合生命体对身心健康的追求,符合健康中国以及全民健身战略。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休闲体育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依据挑战来确定走向和路径,从而实现休闲体育对民生福祉的再造。研究认为:休闲体育能够通过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再造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完善的体育政策体系,持续提升的全民健康素养,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要求,更加便捷的体育场馆设施,稳步向前的社会和谐发展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体育公平保障体系不健全,获得感缺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幸福感下降、美好生活运行机制受阻,安全感减退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也给其发展带来挑战;未来可通过建构体育公平机制,使获得感更加充实;提高生活满意度,使幸福感更有保障;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安全感更可持续等措施为休闲体育产业开辟新路径。
  • 探索与争鸣
    沈潇湘, 朱晋源, 周少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3(2): 112-119.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3.02.014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掣肘,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优化与执行的研究既切中体育产业发展要害,也恰逢其时。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分析法,建立以政府和体育企业两大主要利益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从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视角分析两者在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优化与执行中的博弈行为特征,为政府合理优化体育产业技术创新政策及抓好落实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体育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优化与执行重点要调适政府与体育企业这两大主要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而提出“出台更详细的体育产业促进条例、启动下位阶政策文件的整理、建立体育产业政策执行联动机制”三位一体的政策优化与执行路径,以此作为引领体育产业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理论依据,以期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