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约专稿
  • 特约专稿
    祝良, 黄亚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既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组织行为特点,提出理解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的案例进行组态分析,揭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复杂互动机制,以寻求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驱动路径。研究发现,不管对于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还是低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都不存在解释其结果的单一必要条件。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水平发展存在3种驱动模式,即“技术赋能型”,“政策-财政平衡型”和“财政-技术协同型”。
  • 成果与报告
  • 成果与报告
    秦丹, 杨静, 杜承润, 王子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时代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数字化水平、制度环境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晰。基于此,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数字化水平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化水平可以显著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机制分析显示,制度环境在数字化水平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U型调节作用。(3)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水平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与东部地区相比,数字化水平对中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据此,本文从提升数字化水平、全面优化制度环境和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化建设方面提出建议,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成果与报告
    梁金辉, 陈婷婷, 韩家豪, 何晓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数字赋能如何影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绩效,引入TOE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案例样本,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构建多重组态路径。研究表明:全民健身高治理绩效的实现有技术依赖型、技术+财政资源双驱型、政策轻推下的财政资源主导型、外部环境轻压下的组织驱动型、政策依赖下的组织驱动型、内外部联合驱动型6条组态路径;内外部联合驱动型在促进全民健身高治理绩效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次为政策轻推下的财政资源主导型和外部环境轻压下的组织驱动型;数字化促进全民健身治理绩效水平的提高存在多种组合的等效性,且不同因素间具有替代关系;组织中的财政资源能力和注意力分配对于全民健身高治理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 成果与报告
    宋文利, 姚小林, 王洋, 李智鹏, 张贵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的特征十分契合。在深入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体育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维影响机制,进而通过耦合度模型对五维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实证过程中,选取了2011年到2020年间的数据,通过耦合度计算和曲线分析发现:体育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度变化,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其中,体育产业与协调发展的耦合度最高,而与共享发展的耦合度偏低。为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体育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 成果与报告
    王盈盈, 邓万金, 黄旭佳, 左逸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而休闲体育作为生活富足的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群众体育活动,其发展契合生命体对身心健康的追求,符合健康中国以及全民健身战略。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休闲体育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依据挑战来确定走向和路径,从而实现休闲体育对民生福祉的再造。研究认为:休闲体育能够通过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再造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完善的体育政策体系,持续提升的全民健康素养,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要求,更加便捷的体育场馆设施,稳步向前的社会和谐发展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体育公平保障体系不健全,获得感缺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幸福感下降、美好生活运行机制受阻,安全感减退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也给其发展带来挑战;未来可通过建构体育公平机制,使获得感更加充实;提高生活满意度,使幸福感更有保障;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安全感更可持续等措施为休闲体育产业开辟新路径。
  • 成果与报告
    付群, 胡智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我国省域体育企业疫后重振,既是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早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领域。运用文献资料、扎根理论、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湖北省67名体育官员的调研报告为分析对象,对我国省域体育企业疫后重振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总结并给出应对方略。研究发现:经济负担过重、品牌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紧缺、运营能力不足、场馆资源配置失衡、营商环境恶化是我国省域体育企业疫后重振的现实困境。提出强化资金供给,确保正常运营;优化顶层设计,打造品牌效益;强化人才支撑,驱动创新发展;搭建运营平台,增强管理效能;深化场馆布局,盘活现有资源;加大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我国省域体育企业疫后重振的应对方略。
  • 成果与报告
    邵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周期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讨论在现阶段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问题。分析“三大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指出人才培养的全链周期:基础训练期、专项成长期、职业对接期、能力跃升期、水平稳定期。提出了五点具体培养路径,第一,立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训练期扩大“三大球”后备人才数量;第二,立足专项成长期系统梳理“三大球”后备人才输送渠道;第三,结合人才培养的职业对接期探究“三大球”后备人才激励机制;第四,依托《体育法》实现“三大球”后备人才能力跃升的全面保障;第五,从生命周期视角实现“三大球”后备人才水平稳定期的延续。
  • 成果与报告
    高久翔, 苏香楠, 梁亚普, 朱笑莹, 薛皓为, 李荣荣, 于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骨骼肌无氧代谢角度比较不同冲刺间歇训练(SIT)方式对有氧、无氧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意在针对不同训练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方法4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8%阻力系数冲刺30s的训练方式A(A,n=10),9%阻力系数冲刺30s的训练方式B(B,n=9),8%阻力系数冲刺45s的训练方式C(C,n=10),9%阻力系数冲刺45s的训练方式D(D,n=8)进行为期4周,每周3次,5组,间歇5min的SIT训练。训练前后进行有氧和无氧能力相关测试(CMJ、立定跳远、30m、VO2max)、无氧功率(3个指标)、肌肉功能测试包括表面肌电(8个指标)、等速肌力(8个指标)测试。结果①四种SIT对有氧、无氧测试成绩的影响:A方式可显著提高立定跳远、30m、VO2max成绩(P<0.05);B方式可显著影响CMJ、立定跳远、30m、VO2max成绩(P<0.05);C方式可显著提高30m、VO2max成绩(P<0.05);D方式可显著提高30m冲刺成绩(P<0.01);ABD方式对VO2max的提升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四种SIT影响有氧、无氧能力的因素:A方式在无氧和等速中筛选出3个因子解释对爆发力的影响,贡献率为75.89%,对速度和有氧能力未筛选出相关因子进行解释;B方式在无氧、肌电、等速中筛选出3个因子可解释对爆发力的影响,贡献率为65.09%,对速度和有氧能力未筛选出相关因子进行解释;C方式可在肌电、等速中分别筛选3个和5个因子对速度、有氧能力进行解释,贡献率为82.28%;D训练方式可从肌电和等速中筛选5个因子解释对爆发力和速度的影响,贡献率为81.68%,该方式对爆发力提升效果有限;③四种SIT方式后有氧、无氧测试成绩的差异肌电和等速因子的贡献率为37.15%,未筛选出无氧因子进行解释。结论①冲刺时间为30s的A、B训练可作为爆发力训练的方式,四种SIT训练均可作为提升速度素质的方式,提升有氧能力时可选取A、B、D训练方式;②无氧和骨骼肌因素可作为解释四种SIT训练效果的重要贡献变量;③四种SIT训练方式造成无氧、有氧能力的差异与下肢骨骼肌平均功率频率及屈膝峰值力矩有关,但可解释程度有限,与Wingate峰值/平均功率及无氧功率递减率无关。
  • 成果与报告
    王聪帅, 武文强, 蒋全虎, 黄辰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马拉松赛事旅游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马拉松赛事旅游景观符号、消费符号、服务符号和项目符号4条符号学主线,引入“推-拉”模型分析了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马拉松赛事旅游景观符号、消费符号、服务符号和项目符号对游客感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游客感知对游客重游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游客感知在马拉松赛事旅游景观符号、消费符号、服务符号和项目符号与游客重游意愿影响机制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马拉松赛事旅游景观符号、消费符号、服务符号和项目符号共同构成了游客感知的推动机制和拉动机制,游客感知也完全参与到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中去,共同构成了马拉松赛事旅游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
  • 进展与动向
  • 进展与动向
    宋宇虹, 王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体育旅游学术研究近30年的发展历程和内在特征进行了回顾。历经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平缓阶段和繁荣阶段,体育旅游的研究内容、演进路径和研究热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产业融合研究不深、学术聚焦不清晰、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减弱、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体育旅游研究方向依然要深入拓展,建立核心理论结构体系;聚焦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和新趋势;充分关注发展实践中的生态文明问题;服务并立足于体育旅游实践中的“真问题”;加强实证性研究,做到定量与定性并重。
  • 探索与争鸣
  • 探索与争鸣
    阎晋虎, 于晓梅, 张业安, 孙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育健康传播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民生福祉具有深远意义。在渐入数字文明时代之际,人机交互在增进技术红利、用户赋权的同时,其融于体育健康传播实践可能带来一定受众风险:以语言模型倚重生成符号传播,弱化体育默会知识传授,遮蔽受众身体认知实践;以深度学习模拟神经网络结构,阻碍体育情感体验互动,助长受众情感异化倾向;以机器算法强化迭代数据分析,消弭体育精神文化赓续,加剧受众道德失范危机;以元宇宙超现实建构虚拟空间,桎梏体育现实意义交流,诱发受众认知含混隐患。为此,倡导以身体共在回归体育健康传播具身实践,以个体共情促进体育健康传播情感交流,以主体共律内化体育健康传播道德律令,以群体共识构建体育健康传播意见市场,以此达成通过体育健康传播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未来目标。
  • 探索与争鸣
    任自攀, 康益豪, 杨海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军人作战训练过程中的肌肉骨骼损伤,很大程度影响着军人服役时间、作战准备以及战斗任务的完成能力。科学、全面的损伤预测,合理、个性化的训练安排能够帮助军人减少肌肉骨骼损伤。国外研究主要通过组合、优化功能动作测试和体能测试,制订多因素损伤预测策略识别、预测军人作训伤害概况。再配合合理、个性化的预防训练计划,通过热身、适应训练和训练负荷监控,来预防军人肌肉骨骼损伤,有效达到预防效果,保障军人的可持续作战能力。基于此,建议国内整合、吸纳国外相关的损伤预测、预防策略、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